考上清華北大,廣東恩平考生不僅可以獲100萬元獎金,還可獲贈洋房一套。為扭轉優質生源流失,重振恩平教育事業,澳門恩平同鄉會會長馮活靈回鄉設立高考專項獎勵基金。恩平市還設立促進教育發展專項資金對辦學業績突出,績效考核優秀的學校進行獎勵(9月9日《南方都市報》)。
  百萬獎金,還有洋房為“贈品”,這出手實在容易驚到小伙伴。前些年,學而優則“獎”的游戲,在國內大行其道,結果涌現了各種“考霸”、“高考釘子戶”。譬如今年備受爭議的廣西浦北縣北通鎮30多歲的吳善柳,幾次考上重點大學,還曾被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,但他依然選擇復讀。今年,他以欽州理科狀元的身份考上了清華大學。儘管廣西欽州地方教育部門回應稱“已取消了獎勵政策”,但正如公眾所言,這恰恰也反證了此前激勵政策確實存在。
  一個人,靠自己的努力,在規則內游走,儘管可能帶來這樣那樣的消極示範,但總歸不違法、不逾矩。但激勵制度會否“添油加醋”,不得不詳加分析。此前有媒體稱,安徽某考生考上一回上海交通大學、兩回北京大學、兩回清華大學,獲得的地方獎勵高達80多萬元。考試與牟利有無必然關係,自然不好持以誅心之論,但在巨額獎勵面前,招考制度與考試資源會因此失衡,這恐怕絕非小人之心。
  重獎優等生,只要是名士解囊而非財政慷慨,那麼,怎麼“重”,都是人家的私事。初衷可嘉,其情可鑒。但權力最好不要“添油加醋”。一來,它容易使得考試更為功利化。利益投懷送抱,考生未必都是“柳下惠”。二來,它有可能浪費學位資源。一般來說,按照高考院校的招生計劃,如果被錄取的學生沒有去讀,就會浪費該校一個招生計劃名額。
  這樣的擔心自然有案可查。早在2007年,甘肅就對“考而不上”的考生出台特別規定。當年5月28日,教育部學生司有關負責人表示,甘肅情況特殊,教育資源有限。甘肅此舉是為了保護有限的教育資源,讓考生珍惜學習機會。據悉,2006年甘肅省有2.2萬名考生未報到,2007年,甘肅對“考而不上”的考生出台特別規定:填報志願並已錄取的考生若不報到入學者,將載入考生誠信記錄,下一年錄取時省招辦將其上年度錄取未報到的情況向投檔院校提供,錄取與否由院校決定,如因上年未報到被投檔院校拒錄,其後果考生自負。不知甘肅的新政效果如何,但這並不能改變其他省市不少考生“考而不上”的事實。
  在這種情況下,政府還跟著重獎考生,有必要嗎?名士重教是好事,權力就別跟著湊熱鬧了。  (原標題:評論:重獎考生 公權部門別湊熱鬧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m24fmmkj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